品读寒陀《崔兆礼》

 


寒陀(崔兆礼)的画我看了不少,不论是水墨小品还是干笔写生山水,抑或被其称之为大写意式的油画。我总是在那些作品氤氲迷离的境界里徘徊挣扎而不能自拔。这令我费解,他的画从来没有大题材的所谓力作,甚至你都看不出他曾为之呕心沥血,好像“吟“一个字,没有拈断数径须式的营造痕迹,但你的目光就宁愿被其锁定;你的灵魂就甘受被其攫取;你的感觉就任意被其沉醉。你忽然发现,你已经变成了寒陀作品的审美奴隶。 这一定是神经上出了什么问题,否则怎么会和那些恣意妄为,荒诞无章的墨迹产生共鸣?此言差矣,只要谁能够静下心来,品读进去,这种感受都会有的。我们就从其建树已深的水墨小品开始吧。

 

 

 

崔兆礼:http://www.yanlinju.com/
 

 

传统意义上的小品,常是文人画家玩弄笔墨的遣兴之作。因其题材小,尺寸小,笔墨少的特点,很难成为画家的扛鼎力作,所以画家中全心从之者甚少。尽管画史上(尤其明清)出现过不少小品的精作,甚至出现了“八大”这样的简笔画楷模,但这种画风,似乎总是时尚大潮旁的一丝溪流,孤寂而宁静。寒陀偏偏选择了它,并且苦其心志,孜孜以求。 从寒陀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上寻古人的源头。梁楷、朱耷的痕迹依然深嵌其中,这在他追求笔墨的情调和构图的韵味时都表现得很充沛。但寒陀毕竟是生活在20——21世纪的人,当代生活的烙印和现代开放意识必然更是他必须承载的。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又隐含了诸如马蒂斯、康定斯基的因素。这样,他的小品虽然题材依旧是花鸟鱼虫,但已绝非是前人的面孔,已经脱离了那种追求笔墨的小情趣,构图的小契合;而进入了创造视觉元素整体冲撞力和架构的阶段。点线更具有符号化,透视更趋向平面化,色彩更逼近临界化。这在他独具特色的静物小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这样的作品面前,你已经很少感觉到传统简笔水墨的古风,而更多沐浴的是当代文化的气息。所以看寒陀的画,让人反复揣度的不是画中的视物到底是一只鸦雀还是一块石头,而更多的是这一块墨或哪一块白给你的感受带来什么。你得到的是视觉整体的快慰感和精神层面的惬意度。至此,你可以说,你有点读懂寒陀了。

 

 

 

 崔兆礼:http://www.yanlinju.com/
  

如果你再有幸看过寒陀做画的过程,对品读他或许更有帮助。别人已经放置很久就要弃之的洗笔水,对寒陀来说是上品的高汤。他认为“宿墨”里浸润的气息,是任何人工也调教不出的,其实这已经超越了对绘画工具的理解层面。他在呼啸行笔之时,时有忤逆怪诞之举,那笔触走得很是别扭;但他的理解是,顺畅的笔法很难创造出奇绝的气势。这也远不是对技法上的一般认识。画作题款,既是作品的精妙之处,更是画家的得意之时。寒陀书法老道,韵味深厚,其称之深受郭子绪老先生妙笔通灵。也难怪,这些字题上之后,会与画面浑然天成,妙似孪生。其实有些字很多时候并不是为给人认的,作为画面的要素之一,其具有完整的不可分割性。所以常常让人有种不知是款识充盈了画作,还是画作丰富了题字的迷惑。这也绝非仅仅是构图上的造诣。画至极处,爽然大笑,弃笔离案,破门而出,形态狡黠而狂悖,则更难以用性情使然所能蔽之。这些都是深远的历史文脉和纷繁的观念意识,凝聚在一个不甘平庸的画者身上撞击和冲突的必然结果。

 

 

 

崔兆礼:http://www.yanlinju.com/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寒陀和他的画。平心而论,大凡是业内行家,如果不带偏见,都会掂出寒陀水墨的份量。据我所见,越是大家,越对其作品评价有佳。这使得寒陀对自己的努力有些许快慰。真正的艺术行者,一生其实就是一程孤独的苦旅,常常形影相吊。在当今绘画行当,还有多少不为市场行情所动容的偏执狂能固守一方自己圈划的净土?直行的寒陀有时也要侧目。作品与生活、深度和宽度不能两全的窘境,也掣拽着他的衣袖。但我看到的是,寒陀的手臂在些微的震颤后又奋然挥洒,萱纸上喷薄出的仍然是那些他永远也追求不竭的充满意向的精神世界。于是在他的笔下,又一次出现了他自己的写照:一只孤独的寒鸦,蜷卧在池塘边。“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愿更多的人能认识寒陀,他会感觉暖些。 2008年元月 于黄海岸知乐园

 

东港市收藏家协会砚鄰居画廊:www.yanlinju.com/